3月不减肥,4月徒Phenomena!现如今,跟社会财富民主自由一样奢华的,可能是身形民主自由了。忙的工作,疲累的SNS...让减肥那个炙手可热的热门话题,成了两门营生!据估计,我国早已胜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三营养不良强国,百亿减肥消费市场“诸侯争霸”。
说起瘦身减肥,耳边不禁就响起“给你的肠子科越桔吧”“不要太瘦哦”这些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宣传语,没错,是碧生源减肥茶当年“屏霸”的电视节目宣传语!
即便没有喝过碧生源的也应该听过这些电视节目广告语,作为全国减肥的巨擘国际品牌,“减肥茶第三股”碧生源也曾美景无限:巅峰时期身价高达52亿港元,而它的创办人赵一弘,仅用两包茶叶创造了创下了数千万的销售神话,堪称首战卖成药东山再起的史玉柱。
但短短几年间,那个曾的减肥茶第三国际品牌便“名存实亡”,股价下跌96.5%,不仅4年连亏数亿,还变卖了办公大楼总部、子控股公司还债。近日,碧生源又公布变卖了两处位于上海普陀山的不动产,并公布了全年预亏至高1.3亿的爆炸消息……
壹
我省的减肥消费市场到底有多大?
以唐欣进行咨询发布的《2020我国健康瘦身金融行业产业发展监测及分析报告》为例,2019年我省的营养不良人口已超2.5亿人次,91.6%的受访网友表示愿意为减肥订阅。其中,60%的网友愿意订阅金额超过千元。
同时,2019年我省功能性瘦身食品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1945.3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9%,2023年有望增长到4020.9亿。而从我省减肥金融行业的产业发展阶段来看,减肥茶是我省减肥产品的开端。
提到减肥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当年依靠电视节目广告轰炸而伤风败俗起来的碧生源。也是,在网络还没有普及的年代,人们的娱乐基本全靠电视节目,因此电视节目电视节目广告也让许多国际品牌在消费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碧生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电视节目宣传鼎盛时期,碧生源的电视节目广告就遍布大街小巷和每一个电视节目台,是当之无愧的“屏霸”。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国际品牌,也有不少人还曾被它的茶喝得拉肚子......可随着消费市场产业发展,碧生源靠大面积电视节目广告就能打下消费市场的江湖已远,打着“健康减肥”名号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多,碧生源国际品牌不断老化,消费市场空间变窄。
据估计,自2010年9月上市以来,第二年开始碧生源就陷入净亏损,11年中碧生源有6年是处于净亏损状态,已累计发布了10次盈利警示。
近日,碧生源再发盈利警示,预计集团2021年净净亏损将达到1.2亿至1.3亿人民币,这意味着碧生源将创上市以来的净亏损新高。
曾“两茶”走天下的碧生源,靠4物质量包赚了数千万,现如今美景不再!
当然,作为老牌网络B2C巨擘,碧生源也在想方设法开辟全捷伊B2C赛车场。知道自己早已裹足不前起跑线的碧生源,最近一直跟B2C新宠潮喔app打得火热,欲与一起合作打开新消费市场。
“潮喔”app将逐步向三四线城市开放,主打低于百分之一价格就能入手AJ、Gucci等奢华品,很明显,这一举动对于碧生源来说,捷伊领域关联无疑会给碧生源的年轻用户提高粘性。合作才是科栅,相比那个道理大家都懂。
贰
从减肥茶到转卖资产,“减肥茶大王”一胖再瘦。
碧生源的业绩已长期承压且数次在年底临近之际转卖不动产。
年前,碧生源对外公告称,将以5600万元转卖位于上海市宝山区的两处住宅和该住宅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转卖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控股公司主业产业发展和营运资金需要。在此期间,控股公司还作价1.25亿转卖了母公司子控股公司碧生源食品饮料100%股份。
2020年8月,控股公司间接附属控股公司上海澳特默莱向正嘉有限转卖上海申惠碧源云计算科技有限控股公司100%股份,交易总代价4.78亿。该笔交易完成后,控股公司获得收益0.80亿。
2018年底,控股公司5.55亿转卖上海畅升商务进行咨询100%股份及上海碧生源物业100%股份,该笔股份转让在2019年3月完成,控股公司录得收益2.26亿。
曾的减肥茶巨擘碧生源,居然早已沦落到靠变卖资产保业绩,碧生源发生了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碧生源国际品牌创始于2000年,创办人为赵一弘,创建了上海澳特默莱保健食品开发有限控股公司,是碧生源母公司的全资子控股公司——碧生源就此诞生。
赵一弘,1966出生于山西平遥,在创办碧生源前,已浸淫饮料金融行业多年。
1988年,22岁的赵一弘到了天津一家蛋酥卷南屯庄担任所长,之后不久便进入了天联上海南屯庄;1995年,年仅29岁的赵一弘便成为了天联饮料部北我国区副总。
赵一弘看到饮料金融行业的巨额利润羡慕不已,意气风发的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叁
2000年,赵一弘离开了母公司拥有天联、兴农、肯德基等多家餐饮控股公司的顶新集团,在上海房山郊区租下了一处地方,成立了奥特默莱控股公司并创办了我国袋泡茶国际品牌——碧生源;
彼时国内的茶包金融行业正被雀巢、立顿等外资国际品牌垄断,赵一弘怀着发扬国产国际品牌的抱负打入消费市场。由于当时市面上大多产品都是面向中老年男性,赵一弘则反套路地选择了女性群体。然而,即便如此头几年碧生源也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2005年甚至亏了1244万。
这时赵一弘终于意识到了国际品牌推广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打造国际品牌的方法如大量的电视节目广告,将碧生源和减肥茶、减肥等关键词牢牢绑定。再加上我国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饮茶习惯,也契合消费习惯,为它的爆发创造了很好的产品模式。
2007年,赵一弘投入5000万为控股公司母公司的产品打电视节目广告,这波电视节目广告确实也让碧生源迅速在金融行业中脱颖而出,那一年的营收高达1.6亿,碧生源终于扭转了净亏损局面。财报显示,从2007年到2011年上半年,碧生源一共花费了7.8亿的电视节目广告费,占营业额三成,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2007年的4920万元暴涨到2011年上半年的16541万元。在这期间,控股公司不但签约了徐静蕾作为国际品牌代言人,还在电视节目上、网络上、公交车上、楼宇电梯里、选秀活动中,碧生源也是无处不在。
当然如此密集的电视节目广告投放也带动了控股公司销量和消费市场份额的提高,其中2011年碧生源常润茶销售量已突破13.7亿袋,最便宜的一袋才4毛钱。
这是什么概念,按碧生源的电视节目广告说法,这相当于给当时每个我国人的肠子都洗了一次澡!
肆
到了2010年,碧生源有近500家经销商和13万家零售店,全年营收8.74亿。同年,碧生源赴港上市,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减肥茶第三股”,市值最高曾飙升到52亿港币。赵一弘曾公开透露:碧生源靠这两种茶,卖了30亿袋,赚了45亿。
然而,营销带来的泡沫迟早会被戳穿。据估计,碧生源在控股公司上市前的2007年至2009年三年内,就曾23次因电视节目广告违规被“点名”,在上市之后,也曾因为虚假宣传就被公开批评多达20次。
2016年,国家食药监部门要求,保健产品名称中不得带有功效性宣传文字,碧生源牌减肥茶迎来当头一棒。随后减肥茶改名常箐茶,之后,便早已开始一蹶不振了。
2017年,因电视节目广告方面违规,碧生源被有关部门连续点名10次,还上了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2018年,碧生源整体净亏损9347.2万元,同时还欠了4亿的债务。
不得已之下,碧生源只能以5.5亿卖出了控股公司上海总部大楼,为了维持控股公司的正常经营,还向卖家请求了两层的办公楼租用……尽管不断“瘦身”扭亏,但碧生源的股价还是一路下跌。
截至今日收盘,控股公司股价仅有0.114港元,总市值仅有1.86亿港元,市值跌去近96.5%。
曾靠4毛的茶包赚了45个亿的碧生源,现如今路在何方?碧生源现如今开始在销售渠道上进行转变,从传统渠道过渡到网络渠道,也踏入了所谓新零售的健康产业。
对碧生源来说,未来如何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再续当年“减肥茶大王”的辉煌,转型之路仍漫长。
其实,我国不缺有钱的企业家,但缺任正非这样的理想家;我国不缺赚钱的企业,但缺华为这样的攻坚兵。一代减肥茶的衰败同时也在告诉我们,科技才是未来,更多的华为出现,泱泱中华,才能再次腾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食安委发布7起肉类保健品诈欺和不实宣传品
2018年7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肉类安全办在全国肉...(18 )人阅读时间:2022-04-14贴文两万元减肥产品生产成本仅几百元,疗效宣传品试问“一屁股”
近日,有网民在互联网上回帖称透过一些上的宣传品,加进了自称为...(14 )人阅读时间:2022-04-14弯果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进行调查:“以瘦为美”的社会风气焦虑扩散
即将大学毕业的研三学生邢斯嘉(表弟)每晚穿行于各种宣讲和复试...(15 )人阅读时间:2022-04-13北欧国家食药局:“胖相国三日瘦身汤”不实宣传品,存安全可靠信
食药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已将违规电视电视节目广告司法机关传唤相关...(8 )人阅读时间:2022-04-13